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 陈晓霞:传统文化应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

    以孔子旅游思想来指导“好客山东”品牌建设,既是对孔子心系国家的高尚品格的纪念,又能向国人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对国民起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之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占领市场的重要途径...

  •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中国...

  • 王杰:《论语》中的“五美”说

    《论语·尧曰》中有“子张问于孔子”的师生对话,对话中,孔子提出了“尊五美”思想,“尊五美”具体讲什么呢?先来看看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rdqu...

  • 陈来:打开经典的门 ——读《朱子一百句》

      朱杰人先生最近把他解读的《朱子一百句》送了一本给我。此书是“经典悦读”系列的一种,拿在手上看,精美轻巧,感觉颇佳。全书分40节,每节引朱子语一至三条不等,所引朱子语录,范围相当广泛,却要而不烦。  照作者朱杰人先生的想法,这本《朱子一百句...

  • 梁涛:孟子“道性善”,为何打动了滕王子?

    孟子满怀希望来到宋国,却遇到德薄位尊、智小谋大、力小任重的宋偃王,他提的建议不被采纳,内心不爽是可想而知了。不过在宋国,孟子却遇到了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滕文公。《滕文公上》5.1章云: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

  • 李景林:论孟子的道统与学统意识

    摘 要:孔子之学,“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以承续尧舜、孔子之道自任,对孔门圣道传承观念及其谱系作了系统的表述。《孟子》末章的圣道传承系统中,有两类圣道传承者:“闻而知之”者 和“见而知之”者。出 土 简 帛《五行》也明确...

  • 李景林:道与学​——孟子圣道传承论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儒家“传道”之义,肇端自孔子,孟子据此提出了自己的圣道传承论。此圣道传承,包括“道”“学”两面的统一。在传道的谱系中,“闻而知之”的圣人,以内在性的倾听独知天道,凸显了“道”的超越性意义;&ldquo...

  • 20世纪孟子学研究现代转型的四种进路

    摘 要:清末以来,伴随西学东渐的冲击与学科置换推动,孟子学由地位尊崇到逐步解体,迈向多元化,呈现出四个向度的转型:学科范式经历了由经学到子学,由子学到文、史、哲现代分科的递嬗;研究模式由经学时代的义理、考据转换为现代的方法多元;中西关系方面从“西学东渐&rd...

  • 政治哲学视域下孟子王道思想研究

    摘要:哲学是对真理的追寻,而政治哲学则是对“最佳政制”的探究与诘问。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最佳政制”的追寻,在传统中国表现为王道社会。王道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理念。王道的实质是以理想的政治之道建立理想的人间秩序。孟子通过以情...

  • “情”与“善”的生成——孟子性善论的必然性与伦理世界的创生

    摘要:孟子性善论关乎儒家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但其理论必然性却并不易理解。对其合理性的误解与质疑以及那些并不具有严格性的辩护,实是与把人性与道德价值关系采取对象化理解方式有关。孟子“以情言性”,从人的情感去阐释“性善”,但这并非以种加...

  • 温海明:陈来——当代比较哲学家

    摘要:中国哲学史学科从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哲学的视野,中国哲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在比较哲学视角当中展开并深入的。陈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哲学思想体系试图在比较哲学、比较思想和比较文化的历史性境遇中,既突破前人对具体哲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又彰显中国传统哲学命...

  • 陈晓霞:儒商文化的当代价值

    儒商文化内涵丰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灵魂,对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所包含的对当代企业有价值的东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儒商文化使企业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家经营发展的立世之本,反映出企业...

  • 王志民:黄河文化主脉说——论中华文明奠基期的黄河文化

    【摘要】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的漫长历史时期,以中、下游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为主体,汇聚了长江及各区类文化的先进因素,从而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脉。黄河文化孕育、培植了三代文明,三代文化以“礼制”为主脉,融合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

  • 刘晓:“和为贵”思想溯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把“和”落实到生活的在在处处,“和为贵”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思维习惯之一。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和”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家各派思想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

  • 陈晓霞:儒学未来发展方向——强化学科建设

    儒学诞生后历经发展,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儒学的繁荣发展,需要有长效机制的保障,使其得以传承与创新。由于儒学在现行学科体系中没有“户口”,高等学校不设儒学专业,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项目也不见儒学名目,这就严重制约和影响...

  • 梁涛:“绝地天通”的层累建构与历史素地 ——兼评学界的三种诠释进路

    摘要:关于“绝地天通”的传说和记载,虽包含有历史的素地,但也经过了后人的层累建构,需要经过分析、梳理。陈来教授利用宗教学、人类学的成果指出,《国语·楚语下》“民神不杂——民神杂糅——绝地天通”三阶论不可信...

  • 邓秉元:先立乎其大——孟子之学的现代意义

    各位同仁、先进:今天很荣幸来到孟子故里学习。孟子是孔门德行科在先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涉及内圣外王各个层次,与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密合无间,所以在后世被奉为亚圣,成为道统所宗。对孟子学术显然很难泛泛而谈。逝夫希望我能在此讨论一下孟子的“...

  • 涂可国:儒家伦理学话语体系中的道德规范与责任伦理

    摘要:儒家常常根据人性情势、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社会状况等构想道德规范,由此阐发了极为丰富的道德规范学说。儒家阐释的道德规范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由道德范畴所彰显出来的道德规范,二是由道德判断所体现的道德规范,三是由“礼”所...

  • 杨海文:学科互动·方法辩证·格局贯通——我对孟子研究的期望

    ...

  • 孔德立:仁义之道与《春秋》精神——从孔孟到董仲舒

    按语:仁义之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孔德立教授指出,尊王攘夷是《春秋》的明线,是王者之道,仁义之道则是《春秋》的暗线。面对贵族普遍的破坏礼乐的行为,孔子找到了一个支撑礼的内在基石,仁,创造性地突破了血缘界限,强调“仁者爱人”,从亲亲家庭领域...

  • 颜炳罡:21世纪中国儒学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

    一、中国儒学是开放的、不断转化的理论系统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中国文明的样式,是中国社会乃至东亚社会的生活方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儒家的影响力以至于如此深厚:儒家价值标准几乎已经等于中国人的是非观、善恶观和待人接物的分寸。不过,儒学从来不是僵化的...

  • 孙广:重谈元明《孟子》学的转向——以洪武朝为叙述中心

    摘要:元代《孟子》学以“纂疏体”与“旁通体”两类经疏为主,总体表现为“辞繁而旨深”的状态。朱元璋通过暂停科举、编纂《群经类要》和《精诚录》、罢孟子配享和编纂《孟子节文》三大举措,对元代“辞繁而旨深”又不切实用的...

  • 陈晓霞:以书院精神塑造新时代青少年的德性

    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

  • 陈晓霞:大运河及其旅游开发的意义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跨越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悠悠运河,从开凿以来,至今橹声依旧,与万里长城被称为中国享誉世界的两...

  • 陈晓霞:儒商及其文化内涵

    儒商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初见端倪,之后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义以生利、尚中贵和、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为政以德”等儒商文化核心理念。在新时代的经济大潮中,儒商文化不断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修身资源与智慧,为企业管理营造良...

  • 张涛:关于《周易》学派归属问题的新认识

    ...

  • 王杰:荀子的社会构成说

    摘 要:荀子处于社会大变革及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的时代。他从“社会有机体何以构成”这一问题入手,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社会机体的构成问题做了诸多阐述。本文从人是构成社会存在的价值主体、人的欲求与物质匮乏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方式、人的不同需...

  • 陈晓霞:孔子礼学思想刍议

    先秦时期礼乐崩塌,社会纷争动荡。生长于“周礼尽在鲁”的孔子, 看到周代礼制受到严重破坏,无法容忍这种僭越行为继续存在,孔子认为要制止这种“礼坏乐崩”的发生,就必须恢复和维护周礼的权威, 重新肯定宗法等级制度的秩序, 只有这样社会秩序...

  • 陈晓霞:齐鲁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山东要建成“一带一路”国际人文合作交流中心和重要基地,需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增强山东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要有效推进齐鲁文化走出去,需要把握齐鲁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其基本内涵。齐鲁文化的含义齐鲁文...

  • 陈晓霞:圣人家风刍议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也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家园。家庭文化是家庭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的总和,是构成家庭与两性团体生活的思想与行为形态,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历代圣人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

  • 黄俊杰:东亚儒家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按语 所谓“东亚儒学”虽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儒学传统,但它并不是东亚各地所呈现的不同版本的儒学拼凑而成的“马赛克”。“东亚儒学”的视野超越国家的疆界,它既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作为空间概念的&ldquo...

  • 杨海文:“宋太祖誓碑”的文献地图

    宋太祖誓碑在宋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核心内容为“不杀士大夫”。其文献地图由两组史料构成:第一组为直接证明材料。第二组为间接证明材料。...

  • 山东推进“两创” 看看专家学者怎么说

    ■编者按 11月28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陈晓霞 王杰: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孔子研究院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是基本的从政德行。领导干部修好政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仅有益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而且对于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是人们的价值观念...

  • 干春松:李存山对中国文化的“常”与“变”的义理阐发

    摘要:李存山继承张岱年和冯友兰文化哲学观,主张从价值系统去厘定文化的常道,并提出了他自己对儒家文化“常道”的概括。他认为儒家价值体系要因应社会历史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对人与人、人与环境等挑战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如何从民本到民主的探索,体现...

504条 14/15页 首页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