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九章②:历史故事与传说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10月16日
  • 审核:
  • 浏览(785)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四孟》,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微信图片_20240905141907.jpg

穿过峄山牌坊,程教授一行四人来到子孙石处。

文闻说:“在邹城一带有个传说,就是求拜子孙石十分灵验。相传孟子的母亲仉氏就是在这里求来的孟子。”

天一问道:“姐姐,关于子孙石还有什么的传说?”

文闻说:“在邹城一带还有一个关于子孙石的传说。相传,有一个没有出嫁的大姑娘,‘二月二’去赶峄山会,来到子孙石前,发现人们在朝子孙石磕头,磕完头后,往上扔一块小石头,然后把一个小泥娃娃放到兜里就走。她看到挺好玩的,感到很好奇,不知道怎么回事,问别人,别人告诉她求子。心想我也试试吧,于是她照猫画虎,挑了一个可爱的小泥娃娃放到兜里,就上山去玩啦。从峄山回到家里,她把小泥娃娃放到床底下。到了深更半夜,她听到有个小孩在哭喊,仔细一听,声音从床底下传出来的,连着哭了三声。可把这个大姑娘吓坏啦,原来向子孙石求子还真灵呀,这可怎么办?吓得她一夜没有睡好觉。第二天,天一亮,她就把小泥娃娃放到兜里,就往峄山去了。走到子孙石旁,把小泥娃娃放下,头也不回就走啦。

文教授说:“这仅仅是个传说而已。”

程教授说:“文闻你们顺着我的手往东边看去,可以看见一块像屏风一样的石头,上面刻着什么字?“

文闻说道:“隐约看到上面刻有‘羊车故道’四个字。”

程教授说:“这是由明万历年间邹县县令王自瑾所题写的。”

天一问道:“姥姥,‘羊车故道’有什么来历?”

程教授说:“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28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次东巡,而首登峄山。当时他是率领着丞相李斯以及赵高等群臣乘坐着羊车一直登上了峄山山顶,直到现在还留有他的足迹。丞相李斯为他撰写了历史上第一幢记功碑——秦峄山碑,碑文字体就是李斯的小篆,这幢碑的碑文复制品现在摆放在峄阳书院里。”

文闻问道:“爷爷,羊车就是羊拉车吗?”

文教授说:“自古关于‘羊车’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由六只山羊拉着的车子称为羊车;另一种说法就是在古代的时候皇帝坐的轿子称为辇,在这个辇两边扶手的下面刻有瑞羊的图案,古代的人们把这种刻有瑞羊图案的车子称为羊车。”

天一问道:“姥姥,‘天下第一奇山’是秦始皇命名的吗?”

程教授说:“当年秦始皇游览完峄山后有感于峄山独特的奇石地貌,即封峄山为‘天下第一奇山’,很遗憾秦始皇游览时没有留下什么笔墨。1989年的7月,我国大字书法家、中国文史馆馆员杨萱庭先生来到峄山,当时他已经是72岁的高龄了,游览完峄山后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奇山’几个字。”

在峄山的南面,耸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门坊,就是第一道山门。这座山门叫“一天门”,俗称“有赫门”。原来的建筑是砖、石、瓦结构,始建于元朝,在明朝重修。

文闻问道:“爷爷,门额上‘临下有赫’这四个大字是谁题写的?”

文教授说:“‘临下有赫’这四个字是山东省原副省长王玉玺所题。”

天一看到门柱楹联,读道:“上有赫赫赫赫赫插天表,下有赫赫赫赫赫喧人间。”

文闻看着门柱的背面,读道:“上一千五百级云层路,下四十三盘阶林海川。”

天一不解地问:“姥爷,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赫字?”

文教授解释说:“对于这个‘赫’字,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说五华峰高秀独出,玲珑峻雅,犹如通天玉柱,更似出水芙蓉。峄山奇观,煊然赫赫,惊天地动鬼神。游人如潮,上下一体。二说峄山后边的牙山上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如石棚的形状,名叫‘赫石’。过去有‘游峄者不观赫石不成游’的说法。‘赫兮煊兮,威仪也’。现在的这座‘有赫门’,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为四柱三门三楼式仿清建筑,比原来的清代山门要高大壮观。”

进入第一道山门,登山的盘山路有两条,称为西路和中路。走西路到达山顶,路途短一些,但路陡累人。如走中路,地势平缓,但路程稍远。从中路上山,开始的这一段叫隋唐故道。位于路口处右手边有一U型凹槽石,叫作喂马槽。

天一问道:“姐姐,这个喂马槽是什么人用来喂马的?”

文闻说道:“相传秦始皇东巡峄山时,曾经在此歇息,马夫便把粮草放于此石凹槽内,供随行马匹补充能量,从而得此名。”

峄山特色以奇石、怪石著称,沿途路边聚集着众多象形石。继续前行,眼前出现一“龟石”并且在默默回首,好似流连于峄山秀美的风景还舍不得离开。

天一在东路山脚下位置,看到有两块相隔500米的石头,就对文闻说:“姐姐,你看这两块石头的形状多么像一只玉兔和一头猪啊。”

文闻说:“关于这两块石头的含义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嫦娥的玉兔因贪玩跑来峄山,被猪八戒看到了,他以为嫦娥也来到此处,于是,变成石头在此等候嫦娥,谁知后来他没等到嫦娥,峄山就发生了一场沧海桑田的剧变,八戒的法术因这场变化失灵了,于是,就永久地留在了峄山,成了猪头石。”

天一说道:“这个传说可真有趣啊。”

在隋唐古道前面就是著名的盘龙洞,这是峄山上的七龙洞之一。七龙洞包括盘龙洞、卧龙洞、祖龙洞、乌龙洞、白龙洞、飞龙洞、宝龙洞。

看到盘龙洞口石壁上的“盘龙洞口”四个字,文闻问道:“爷爷,这四个字是谁题写的?”

程教授说:“‘盘龙洞口’是明朝万历年间王自瑾所书。”

洞里有八大奇观:一曰“空谷寒泉”,俗说进洞周身汗,三步风透心;二曰“洗耳泉”,洗耳恭听,叮咚作响,犹琴弦之音;三曰“幽溪玄远”;四曰“处处光明”;五曰“天眼滴漏”;六曰“日出三竿”;七曰“钟石”;八曰“钟石文”。

从盘龙洞口钻进去,九曲回转,一步一景,一步一泉。进洞5米左右,往西拐,趴下钻过两个狭窄的小洞口,眼前突现一钟形的巨石吊悬在几块巨石中间,它就叫钟石,也叫石钟。钟石下丰上锐,形状像钟,洞顶三块巨石夹而悬之,毫不放松,钟石下面有石棚。文闻和天一站在石棚下伸手摸到钟石,他们顿时感觉其妙无比,感叹大自然太神奇了。

程教授说:“清代邹县县令王尔鉴曾为钟石写了一首著名的五言诗:‘恐惊天上人,金钟化作石。不争万籁鸣,千载悬邹峄。’”

文教授说:“另一位清代诗人陈云琴写道:‘惊人第一是盘龙,三石夹悬一石钟。一把放松松不得,化工也是不从容。’”

程教授继续说:“清末文人马星翼见到钟石也即兴大书:‘神州大地,冬去春来,风花雪月,一代胜过一代,辈辈出新人,代代有奇创!登云天,远游太空,探大洋,巡察龙宫,三神仙岛不在话下。鸟语花香,万籁争鸣,平平淡淡的石头,身价千倍万倍,越发贵重了,不争也争了,不鸣也鸣了,甚至插翅欲飞天外,更为壮观者,即将鸣惊天下。’”

文闻问道:“爷爷,关于钟石是否还有传说呢?”

文教授说:“在峄山一带,过去有一首民谣:‘金钟神石,邾公命比,统领军马,风云千里。’相传,邾文公迁来峄山之阳,建立国家,将老祖宗颛顼皇帝留下的镇国之宝—金钟,高悬在城门楼上,每当发号施令,金钟振鸣,百姓云集。据说,当年随同齐桓公征战的将士先后五次出征,都是以金钟声为令,英勇冲杀,屡建大功,因而博得周王室的一再嘉奖。后来,邾国灭亡,百姓便把祖传金钟藏进盘龙洞,不知多少年后,金钟变成了石钟。”

程教授说:“在神石东面有金文镌刻,多年来无人辨识。后来经过当代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考证,释文为:‘象刀居我甬乐虚以巨永鼎各讼不鸣哺尔无圣风’。石头的南面刻有李士登五言绝句,西面刻有‘嘉靖丙午秋雁门吴嘉会题名’,东北面刻有‘管仲到此’。”

程教授一行四人看完钟石,再经过一段曲折奇妙的路程,就从桃花洞出来了。出了桃花洞,看到的景点是三庵遗址。

天一问道:“姐姐,‘三庵’是指哪三庵?”

文闻说道:“所谓三庵指碧桃庵,衲云庵,碧云庵。三庵遗址位于盘龙洞上方西侧,与三位道姑有关。”

天一问道:“是哪三位道姑?”

文闻说道:“我在来四孟游学之前,查阅过当地的有关资料。据邹城的导游材料上介绍,碧桃庵乃碧桃仙女神居位于所,为纪念白衣女除妖救国而建。相传,峄山狼洞中有一花面狐,修炼成精,变为美女,被邾国曹姓皇帝选进宫中,做了娘娘,生一皇子,取名大果。大果粗暴,杀人成性,一日误入白龙洞,巧遇白衣女。白衣女美胜天仙,举世无双,大果为之倾倒。白衣女极力躲避,不使其近前,直呼:‘腥臊烂臭,害苦我了’。大果闻声立怒,挥剑刺去。白衣女一甩手,飞去十道金光闪耀物,直直刺入大果眉头皮肉。大果疼痛难忍,只好跪下苦苦求饶。白衣女将大果母亲是狐狸精的事情告知大果,话未说完,白衣女突然被烈火围住。大果急追纵火者,用尽平生力气,一剑挥去。火遂停,白衣女不见了,大果手中却死死攥住一条鲜血淋离的狐狸尾巴。随后赶来的白衣女的母亲雪翁告诉大果,白衣女即碧桃仙女神的化身,她已被仙人渡去。大果深为白衣女的大智大勇所动,遂入仙泉湖洗刷自新。”

天一说道:“传说可真感人。衲云庵与谁有关?”

文闻说道:“衲云庵,在孤桐寺西500米处,有题刻‘千盘鹤**双峰月,一衲僧归半岭云’。始建于明天启二年,邹县县令黄应祥在此筑庵,取名衲云庵,主持人为道姑。明代有人在净石岩阳面上发现似诗非诗的文字‘山谷道人姓黄,苏门学士名响,邹峄山不落款,气冲牛斗屈量。性豪鲁直清爽,上上下下窝囊,天大朝廷无席,愈贬名声愈扬。’”

天一问道:“姐姐,碧云庵也一定有传说吧?”

文闻说道:“是的。小天河的水穿流碧云庵下的八瓮石洞,汇成七窍垂钓湖。传说邾文公之女择婚,因百官子弟皆不中意,赌气出家修道居住。20岁的皇姑反而没有名字,有人问及,她以‘碰巧碰不巧’敷衍。日久天长,‘碰巧碰不巧’居然迷恋上了樵夫王不敢。而王不敢是邾国大臣的后代,因派系斗争全家遭难,王不敢被家犬偷偷叼进山洞,并被开山铁翁收养。皇家女、打柴郎天上地下,王不敢不敢动念,铁翁以诚相助,成全其美。三庵遗址位于盘龙洞上方西侧,就是为纪念三位道姑而建立。”

过了三庵遗址,便看到道路两旁有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分别为将军独立、日石、月石。

看到这些石头,天一问道:“姥爷,它们也有故事吗?”

文教授说:“是的。文闻,把你知道的给你弟弟在讲一讲吧。”

文闻说道:“我还是讲一讲从资料上看到的故事。弟弟,你看日石斜立,半浮半沉,石上刻有元代人书写的:如日方升。相传,冯玉样将军曾到此处游览,流连于莲池之畔,胸中激情荡漾,随口吟唱道:‘如日方升万里程,我在日边探仙境。眼前是我我是我,如日方升我心中。’这首歌谣表达了冯将军壮志未酬的爱国主义豪情,至今还在峄山一带民间流传。”

程教授说:“日石并无夺人之美,但是关于日石的神话故事却格外美妙动人。据传说,日石即太阳神,受上天派遣,值日峄山,大放光华,沐浴人间,造福永世。太阳神的妻子月石,即月亮神,也奉上天之命,驱鬼妖,破黑暗,随同丈夫立于峰阳。日月结合乃成明,光明普照世间,冲破漫漫长夜,月圆之时,如同白昼,大地为之银裹,书声琅琅,歌乐情浓,百姓皆大欢喜,人们感念日神、月神的无量恩德,故在峄山之阳设立迎日台,并祈祷上天专派天神大将军立于月石之旁,永作月亮神的护卫,因此而成将军石。”

文教授接着说:“现在迎日台、将军石依然留存峄山之阳,将军石上大书‘将军独立’,月石上题‘如月之行’,迎日台上刻得‘迎日台’三字尚可辨析,人们把追求光明,力求正义,驱除邪恶,渴望美满幸福憧憬寄托于迎日台、日石和将军石上。因此,流传下一些优美的民谣:‘将军独立几万载,护卫月神云外来,抗迎寒热驱邪妖,人间烟火喜开怀。’‘相见时难别亦难,情火烧向大自然。时时刻刻拼命争,夫妻伴同天地转。’”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尤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跟着孔子去游学》《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参阅》(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