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八章②:历史文献中的孟母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10月15日
  • 审核:
  • 浏览(562)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四孟》,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微信图片_20240905141907.jpg

文闻问道:“奶奶,关于孟母除了孟氏家谱中的记载之外,在我国其它的历史文献中还有记载吗?”

程教授说:“孟母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千百年来,在民间传颂的中国‘贤良三母’中,孟母居首位。”

天一问道:“中国‘贤良三母’是哪三位?”

文闻说道:“中国‘贤良三母’就是母亲的典范孟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

天一问道:“姥姥,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有孟母的记载?”

程教授说:“从现有的资料看,最早记载孟母教子故事的大概是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然后是刘向的《列女传》。后来,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在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中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文闻问道:“奶奶,在这些历史文献中主要记载了孟母的哪些教子事情?”

程教授说:“在这些历史文献中主要记载的就是孟母教子故事,尽管记载文字上有区别,但大意都相同或相似。”

文教授看着文闻和天一问道:“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是如何记载的?”

文闻背诵了西汉时期韩婴《韩诗外传》中的记载: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遗忘)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韩诗外传·九卷》)

程教授问道:“天一可知道这段记载的大意是什么吗?”

天一说道:“我在语文课上学过。大意是: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过了一会儿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止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孟母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告诫孟子,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文闻说道:“弟弟记忆力真好!”

程教授说:“文闻还可以继续向下背诵《韩诗外传·九卷》中的记载吗?”

文闻点点头,背诵道: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tún小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止,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诗曰:‘宜尔子孙,绳绳兮。’言贤母使子贤也。”(《韩诗外传·九卷》)

天一问道:“姥姥,这段记载的意思是什么?”

程教授说:“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在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刚说完,母亲马上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孟子刚有些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做给孟子吃,这样就没有欺骗孟子。”

文闻问道:“奶奶,这里引用了《诗经》的一句诗:‘宜尔子孙,绳绳兮。’是来说明贤母使子贤吗?”

程教授说:“对于《诗经》中的这一句诗的原意,可以理解为:‘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而它的寓意可以引申为: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文教授说:“或许正是由于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这段记载,成为后世颂扬孟母教子‘断织喻学、断机杼、杀豚不欺子’的典故。”

文闻问道:“爷爷,在《韩诗外传》的记载中,使用的是孟子的母亲这一称谓,是什么时候改用‘孟母’了?”

文教授说:“韩婴是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的人,在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的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刘向撰写了《列女传》,根据现有的资料看,刘向首次使用了‘孟母’称谓,可能从此以后就成了孟子母亲的专用名词。”

程教授说:“说到《列女传》,文闻可能背诵一下其中关于孟母三迁的段落?”

文闻说道:“奶奶,我可以背诵一下。”

于是,文闻就背诵了《列女传》中孟母三迁的故事。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天一问道:“姥姥,孟母三迁指的是哪三迁?”

程教授说:“邹国孟轲的母亲,称为孟母。第一次搬家从何而来没有记载,只是说他们搬到了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居住。当年孟子还小,经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游戏的内容就是墓地间的入葬和祭祀仪式,欢快地堆土堆,往土堆里埋藏东西。孟母见状自语:‘我可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不是教育儿子的地方。’于是,孟母搬家了,搬迁到了一个靠近市场的地方。这是孟母第二次搬家。

文教授说:“孟母第二次搬家后,在这里孟子和小伙伴们又做起商人吆喝、夸耀自己所卖物品的游戏节目。孟母发现后,再次自语说:‘我可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不是教育儿子的地方。’于是,孟母再次搬迁,这次她把家迁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这是孟母第三次搬家。”

文闻说道:“孟母第三次搬家后,在这里孟子和小伙伴们做的游戏是:摆放拜稷祖神的器物、行礼、恭让。见此情景,孟母高兴地自语说:‘这才是我与孩子能够居住的地方。’于是,孟子和他的母亲就定居在那里。这就是孟母三次搬家,等到孟子稍长大些,孟母就让孟子学习六艺。后来,孟轲长大成人,终于成为一代大儒之名。”

天一说道:“我对‘彼姝者子,何以予之?’这一句不理解。”

程教授说:“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诗,其原意到底是什么,历代文人学者见解不同。字面理解其大意是:‘那位美好的贤人,该拿什么来相赠?’引申之意,这正是贤惠的母亲该给予儿子的教育啊!”

文闻说道:“奶奶,在《列女传》中也记载了‘断机杼’,可是与《韩诗外传》中记载的并不一致,这怎么理解?”

程教授说:“在《列女传》与《韩诗外传》中记载的‘断机杼’情景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列女传》中增加了孟母‘断机杼’后,孟子惧而问其故这一母子之间的互动,重点是孟母以‘断机杼’比如‘废学’,通过分析‘断机杼’的后果,给孟子指出了‘废学’的危害。这是真正的寓教于‘断机杼’之中的教子方法。”

天一问道:“姥爷,在《列女传》中是如何记载的?”

文教授背诵道:“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程教授说:“[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题辞解》中引用了《列女传》中孟母教子的记载作为注解。”

程教授说:“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除了汉朝文献有记载之外,在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中也引用了。”

天一说道:“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程教授说:“是的。《三字经》这一启蒙读物普及率很高,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但孟母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文教授说:“《列女传》中在记载了孟母教子的典故之后,赞扬道:‘孟子之母,教化别分。处子择义,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

文闻问道:“奶奶,继《列女传》之后,历史上还有人赞颂过孟母吗?”

程教授说:“在《重纂三迁志》和《邹县地理志》中收录了许多不同朝代赞颂孟母的诗篇。例如,晋武帝的左贵嫔曾作《孟母赞》:‘邹母善导,三徙成教。邻止庠序,俎豆是效。断机激子,广以坟奥。聪达知礼,敷述圣道。’(清光绪本《重纂三迁志·卷九》)”

文教授说:“相对而言,明朝的记载较多。比如: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祭拜孟母,写下《祭孟母文》,刻在碑上,现存孟庙:‘子之圣即母之圣,妻之圣即夫之圣。不有三迁之教,孰开浩然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为丈夫者,瞻对慈颜,安可不愤然独往,必求至于孔子。尚享!’”

在《明朝嘉靖本《邹县地理志》中记载的明·刘浚《三迁教子》诗:‘孟氏三迁宅已荒,至今犹说断机堂。丝成交匹勤方得,身入芝兰久自香。俎豆容仪非贾炫,经纶事业岂寻常。母贤子圣谁能似,故里千秋尚有光。’明·廖森《三迁教子》诗:‘今古谁知孟母贤,殷勤教子地三迁。养蒙肯使为屠贩,学礼宁教戏豆笾。一旦功夫私有淑,万年道统果能传。看来作圣皆由此,尽说天生未必然。’(明嘉靖本《邹县地理志》)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尤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跟着孔子去游学》《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参阅》(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