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五章④:致严堂与祧主祠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10月15日
  • 审核:
  • 浏览(564)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四孟》,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微信图片_20240905141907.jpg

程教授一行四人在孟庙继续游览其它景点。

致严堂

致严堂位于孟庙的第四进院落。西路致敬门内有一方形过院,东北角开一小门可通往亚圣殿院,此院即为致严堂,内建堂三楹,硬山屋面。堂中悬有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孟子第七十三代裔孙孟庆棠手书致严堂三字的横匾一块。

文闻问道:“爷爷,致严堂的寓意是什么?”

文教授说:“致严堂,原名斋宿所,‘致严’取意于‘致祭必宜致其严’,即严肃、诚敬的意思。”

天一问道:“姥爷,致严堂是什么时间修建的?”

文教授说:“在元至顺二年(1331年),由孟子52代孙孟惟公倡议修建,元至顺三年(1332),陈绎曾撰文《致严堂记》。这是孟子嫡系后裔每次祭祖之前沐浴、更衣、斋戒之所。”

在致严堂院内东西两侧,有一雌一雄两株古老而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整个庭院绿荫蔽满,缠绕着银杏树干的是一株古老的紫藤萝,旋转曲折,宛如游龙,一直伸展到树顶。

致严堂是一座雅静秀丽的小庭院碑碣林立,“遍地丰碑满壁诗”,院内外四周墙壁间镶嵌着50多块碑刻。

天一问道:“姥爷,在这么多的碑刻中,比较珍贵的是哪些?”

文教授说:“其中有非常珍贵碑刻当属宋代元丰六年(1083年)追封孟邹国公的《尚书省牒文》、元丰七年(1084年)《重修邹国公庙奏牒文》和宋宣和四年(1122年)《礼部太常寺榜文》。其余碑刻多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后的诗词题咏。”

文闻问道:“爷爷,在名人文士中比较著名的是哪些?”

文教授说:“在名人文士中有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题孟庙古桧一首》碑,它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驻足临摹。”

董其昌的《题孟庙古桧一首》碑文:

“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以树喻人,表达了董其昌对孟子的崇敬之情。

文教授说:“除了董其昌的《题孟庙古桧一首》碑之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集王羲之书的《邹县重修孟子庙碑》和明代《勤廉公仁》官箴碑。”

程教授说:“明代《勤廉公仁》官箴碑在建国之前立于县衙,后搬至孟庙内。碑刻四面以箴言的形式分别刻写了‘勤廉公仁’四篇文章,展现了古代为官者做官、做人、做事的原则,处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浸润和影响。”

祧主祠

天一问道:“姥姥,祧是什么意思?”

程教授说:“‘祧’,就是祭祀远祖的庙宇。祧主祠,为孟氏家庙,即孟氏的远祖之庙。古时,孟氏大宗户在自家祠堂内供奉始祖、高、曾、祖、父五代,五代以上则迁往祧主祠,立木制神主牌位。祧主祠内自二世以下,已经有66世之木主牌位,安于此以享祭祀。”

祧主祠院位于致严堂院之后,与致严堂院之间有一横墙相隔,并不通连。祧主祠为硬山顶,面阔三间,高7.45米,东西横宽10.06米,南北纵深8米。祠为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孟子第六十九代嫡孙孟继烺[lǎng]重建。祠门之上正中悬挂一竖匾,上书“孟氏大宗祧主祠”七字。

焚帛池

焚帛池位于祧主祠之后的一个独立小院内,孟庙寝殿的西侧。院子的东南向开有一小门,与亚圣殿院相通。院的正中建有一座方形垣墙,门向正南,其内正中偏北建有一须弥座的砖台,台上放置一石雕长方形池子,正面刻有楷书“焚帛池”3个字。

天一问道:“姥姥,焚帛池是做什么用?”

程教授说:“孟氏后裔每次祭祀祖先过程中迎、送神用的焚帛池,是祭祀孟子的最后一道程序——焚烧祭文之处。”

文闻问道:“爷爷,焚帛池是什么时间修建的?”

文教授说:“焚帛池是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创建。”

在焚帛池院的西垣墙上,斜倚着一株古槐,树干直径在6米以上。古槐干枯的树皮上又重新生长出新的树干,高大茂盛。从东面看,槐树树身裂开,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一米的树洞。相传,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夜间巡视祖庙时,在此偶一抬头,正好从树洞中望到了月亮,认为极富古雅情趣,于是挥笔写下了“洞槐望月”四个大字。由此“洞槐望月”成为了孟庙另一大古树景观。据考证,这颗槐树的年龄要比孟庙的历史还要长。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尤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跟着孔子去游学》《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参阅》(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