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五章③:寝殿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10月15日
  • 审核:
  • 浏览(890)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四孟》,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微信图片_20240905141907.jpg

程教授一行四人在亚圣殿后方的寝殿继续游览。

寝殿有高筑甬道同亚圣殿后檐相连结。殿为5楹歇山式建筑,高10.67米,纵深12.58米,横宽21.23米。

文闻问道:“爷爷,寝殿是用来祭祀谁的?”

文教授说:“寝殿始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原名为‘邾国公祠堂’,是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

天一问道:“姥爷,当时的‘邾国公祠堂’与现在的寝殿一样吗?”

文教授说:“在当时的‘邾国公祠堂’殿前露台之下甬道右侧竖有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同时镌刻巴思八文和汉文以相对照的褒崇孟子父母的《皇帝圣旨碑》。左侧竖有元代致和元年(1328年)礼部尚书曹元用牌写的《邾国公祠堂碑》。根据碑文记载:‘此殿檐四出,五间,南北深三丈有奇,东西广五丈,高如深之数而少缩焉。’现在寝殿的规模与碑文记载的尺寸相吻合。”

文闻问道:“爷爷,‘邾国公祠堂’在什么时间改为寝殿的?”

文教授说:“在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孟子第五十七代裔孙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重修增建孟庙时才改为‘寝殿’,是专为供奉孟子夫人的殿堂。殿中建一神龛,其内供奉着亚圣夫人田氏之位的木制牌位。”

天一说道:“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的三棵古桧树一定有许多年了吧?”

文教授说:“据《三迁志》记载,这三棵古桧树是在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所植,距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现依然青翠蓊郁,茁壮茂盛。在其中的一颗桧树的树洞里,自然生长出三株枸杞,形成了‘桧寓枸杞’的古树奇观。”

文闻问道:“奶奶,关于孟子夫人的信息我们知之甚少,历史上有记载吗?”

程教授说:“关于孟子夫人的生平事迹,在古籍中很少记载,只在《韩诗外传》中提到孟子‘不敢去妇’一则故事。”

天一问道:“那孟子夫人得到祭祀的原因是什么?”

程教授说:“过去妇以夫贵,就是说因为孟子的原因孟子夫人而得到祭祀。”

文闻问道:“孟子夫人什么时间得到祭祀?”

程教授说:“孟子夫人自元代末年以后得到祭祀。”

文闻问道:“奶奶,在《韩诗外传》中的‘不敢去妇’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程教授说:“《韩诗外传》是西汉韩婴撰写的轶事小说。在卷九第十七章中有这样的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人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天一问道:“我不完全明白这段记载讲的是什么。”

文教授说:“其实,这则故事讲的就是什么叫失礼。对于现代人来说造成理解的困难就在于什么是古人的‘坐’‘跪’‘蹲’。在古代家里没有桌椅板凳和沙发,地上摆的是席子。”

文闻问道:“爷爷,我们现代人说的坐,在古代叫什么?”

文教授说:“现代人说的坐,是指坐在椅子、凳子和沙发等家具上的姿势,有礼貌的坐姿是指双腿并拢,上身挺直。而在古代的坐叫跪坐,这是坐礼中的正统坐姿,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端庄,两膝着地,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目不斜视,这个姿势称为‘坐’。”

天一问道:“踞是什么意思?”

文教授说:“踞就是指臀部着地,两腿前伸并张开而坐,形似簸箕。”

文闻问道:“爷爷,古人也有蹲的坐姿吗?”

文教授说:“古人有蹲踞,就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其实就是现代人的蹲。”

天一问道:“姥爷,古人与现代人的跪姿有区别吗?”

文教授说:“古人与现代人的跪姿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两膝着地,臀部离开脚跟,上身挺直,这个姿势称之为‘跪’。”

程教授说:“在古人看来,跪坐是正统坐姿,这对不同身份的人都一样,只要在正式场合,就要跪坐,如果采用了其他坐姿,就被认为是很失礼,会被人耻笑的。”

文教授说:“这则小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天,孟子的妻子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很放松地坐着,把两条腿叉开伸着,这种坐姿就是距。孟子外出回来,看见妻子这种坐姿,扭头就走,径直来到母亲的房间,就对母亲说妻子不讲礼仪,他要休妻。孟母问孟子为什么要休妻,孟子说妻子在家里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孟子是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所见啊。孟母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妻子没有错,是你没有礼貌。孟母说《礼记》上要求,懂礼的人进屋前都先要问一声,谁在里面;进厅堂的时候,先要高声打招呼,好让里面的人有个准备,走进屋的时候还得低头眼往下看。你进门前没有与你妻子打招呼,是你无礼。妻子闲居在家,独自一人,放松一下有什么过错?孟子觉得母亲说的在理,是自己有些失礼,于是听从母亲的话,不敢休妻了。”

程教授说:“孟母用《礼》教子,尽管自有她的思想局限性,但她严于责子,劝阻孟子无礼行为,值得后人学习。”

文教授说:“孩子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天一说道:“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不论什么时间、不论在哪里都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

文闻说道:“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平时要以礼待人,不要事事以礼律人。”

文教授说:“孩子们说的都很好。”

程教授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至少有两点具有普遍性:一是要把握好礼的适用范围,从本质上讲任何礼仪都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调节作用因环境和对象不同而异,超越了礼的适用范围本身就是无礼之举。具体地说就是公共场所与家庭隐私环境不同;夫妻之间与社会上的人际之间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基本礼仪,也有特殊礼仪,尤其夫妻之间相互尊重是基本礼仪。二是即使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孟子就是如此,重要的是知错即改,要像孟子一样决不逃避、不狡辩,彻底改正错误,这是真正的践行礼仪。”

文闻说道:“奶奶,您讲的太好了,今后我一定努力做一个懂礼、讲礼、守礼的人。”

天一点头示意赞同姐姐的表态。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尤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跟着孔子去游学》《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参阅》(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