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三章④:孟庙碑亭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09月09日
  • 审核:
  • 浏览(343)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四孟》,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微信图片_20240905141907.jpg

在东路游览时程教授让文闻稍站一下,让她顺着手指的方向看,问:文闻,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文闻看到柏树上的一个枯枝,答道:是一颗有洞的古树呀,奶奶您给讲解一下它象征什么。

程教授说:你想象一下是否呈现出灵蛇出洞的姿态,又形似乌龟在爬树。人们称此为灵蛇出洞,古人有诗称赞孟庙古树参天绕旧祠,遍地丰碑满壁诗,古树和石碑成为孟庙两大代表性景观。

文闻说道:的确很像。

接着,文闻又说道:弟弟你看,这颗树上的树瘤,像不像是一只乌龟在爬树?

天一回应道:真像是一只乌龟在爬树。

程教授一行四人边走边欣赏着柏树的各种造型,不一会看到了康熙御碑亭,碑亭位于承圣门左侧,有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翘角,是由斗拱承托着的方形歇山式碑亭。

在碑亭内的大石碑立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年),通高 5.90米,碑额高 1.70 米,宽 1.64 米。碑身高 3.20 米,宽 1.44 米,厚0.54 米。碑身左、右各浮雕四条游龙,每条龙各戏一珠,跃跃欲出,并间以浮雕云纹,碑阴与碑阳雕刻同样纹饰。碑文为楷书,遒劲典雅,字径高 0.05 米,宽 0.04 米,共 12 行,每行 35 字。碑座为一巨大龟状赑屃( bì xì石雕。御碑为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年)四月,碑文为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

天一感叹道:这幢碑可真是高大啊!

文闻接着说道:这是孟庙内最大的石碑了!

天一说道:姥姥,这么显赫的石碑,一定有不同寻常的用意吧?

程教授说:康熙为孟子立碑主要为了赞颂孟子承先圣,正人心的历史功绩。要说孟子的功绩,自然要从孔子说起,康熙认为,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几位圣王功绩遗风到了春秋时期已尽消失,圣人之道近乎泯灭。幸好此时出现了孔子,集上古文明之大成,开儒学之先河,倡导仁爱大同,使阴暗的世界变得光明,孔子的学说历经千百年都没有被遮蔽。

文教授接着说:之所以说孔子的学说历经千百年都没有被遮蔽,就是因为孟子在圣人之道面临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康熙认为,孔子去世后一百多年,到了战国时期,杨朱的为我思想和墨翟的兼爱思想阻塞了世间大道,危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这时孟子挺身而出,驳斥杨墨思想(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于是天下人才开始知道颂扬和效法孔子,以仁义为先。正是因为有了孟子的努力,孔子之道才能传承至今,所以后世学者韩愈、苏轼认为孟子的功绩可以和大禹相媲美,程颢、程颐和朱熹尊孟子为正学之宗传。这是多么伟大!滔滔的洪水,危害的是人身,杨朱墨翟的思想危害的是人心,而且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如果没有孟子,杨墨思想泛滥于前,佛道文化推波于后,即使千年以后世人想要探寻孔子遗风,又怎么能够找寻到呢?

文闻说道:康熙为孟子立碑,就是为了推崇孟子思想和他所倡导的,对吧,奶奶?

天一问道:姥姥,康熙御碑碑文的大意是什么?

程教授说:康熙御碑碑文的大意是: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影响慢慢远去,其后一百余年,孔子遗风渐渐衰微。战国时期,杨墨思想盛行,其危害比黑暗和地陷还要严重,惟有孟子,驳斥杨墨的思想,击破其荒谬的说法,继承了先圣遗志,匡正了世人的心。孟子继承并传扬尧舜等圣人的学说,以孔子为师;孟子正学修明,这是百世的期待。如果没有孟子,圣人之道谁来传承?世间昏暗,万物将不得其所。我读孟子的书,讲的都是仁义,孟子思想给后世带来的恩泽,至今也没有泯灭。亚圣孟子如泰山一般,他的功绩甚至超过了大禹和后稷,他的德行和孔子颜回比肩,具有同样高尚的品德。将刻有这篇文章的石碑立在孟庙中,以向后人诉说孟子的功绩,称赞孟子的美德!

文闻说道:奶奶,从康熙御笔亲书的碑文可以看出,康熙予以孟子最高的评价,这与康熙的才华有关吗?

程教授说:,也许有一定的关系。康熙皇帝御笔亲书《御制孟子庙碑》,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博学多才,对于儒学亦造诣匪浅,对儒家之道非常推崇。康熙帝在位期间,设立南书房,聘请汉族名儒讲解经史子集,担当政治顾问。还曾亲自撰写《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展示其在学习儒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康熙帝还精通算学、水利、测量等,为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

天一问道:姥爷,传说康熙帝曾经要求他的官员们必须会写楷书,科举考试答卷必须用楷书,否则不能参加考试,是这样吗?

文教授说:这种传说又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康熙帝本身擅长书法、专以学董其昌书法的沈荃为师。曾国藩曾评价康熙:临摹多家手卷,多至万余。康熙自己也曾说过: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康熙的书法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清丽洒脱,工整清秀,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书法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康熙的书作历来备受民间藏家的青睐。你们现在看到的孟庙这通碑刻,书法和内容都堪称名篇,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碑亭东侧有五幢石碑:《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这些石碑原来立于古城南门外孟庙正北 300 米处的孟母断机堂、中庸书院及子思祠内。这三处古迹毁于战火,幸存石碑 1972 年被移入孟庙保存。

程教授一行四人观览了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

文闻问道:奶奶,历史上什么时间子思被追封为述圣公

程教授说: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子 , 而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所以子思对儒家思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把子思和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 1330 年),子思被追封为述圣公,从此,子思就被尊为述圣。《述圣子思子赞》碑文是乾隆十三年( 1748 年)乾隆皇帝题写的。在碑文中乾隆帝高度评价了子思在孔孟思想传承中的重要历史功绩。《述圣绩像》碑,上端有宋高宗绍兴十四年( 1145年)御制的《子思赞》篆书。赞文下刻子思坐像,康熙年间立石。在前面,我们曾经说过,子思虽生于鲁国,但经常到邹国讲学著书,《子思子作中庸处》这一通碑就是为了纪念子思而建的。

程教授一行四人在东路继续游览。

在东路有两个主要建筑,即供奉孟子父母的启圣殿和启圣寝殿,因此,东路的大门命名为启贤门,以表彰孟子父母启发开导圣贤

自启圣殿至启贤门间的甬道两侧碑碣林立,包括从秦、汉、唐宋、金、元、明、清至今 280 余块的碑刻,有诏封、祭祀、拜谒题咏、捐资纪德、历次维修等丰富内容。西汉《莱子侯刻石》(亦称《天凤刻石》)、汉代《石墙村刻石》、元代仿刻《李斯小篆 · 秦峄山碑》、西晋《刘宝墓志铭》、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明董其昌《题孟庙古桧一首》诗碑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稀有珍品。宋元丰六年( 1083 年),封赠孟轲的《尚书省牒文碑》、宋宣和四年( 1122 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是研究考证孟子的封赠及孟庙变迁历史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除碑刻外,孟庙内还保存着近几十年从全市各地陆续收集来的汉代石人、石羊,隋唐的石造像,元大德九年( 1305 年)盘龙高浮雕石柱,明代石棺, 100 多块汉代墓画像石,西汉的多线刻、浅雕人物、龙兽,东汉的各类浮雕等等。碑林是研究孟子学说、孟庙的历史、书法艺术、民族交往、封建制度等极其宝贵的资料。

文闻问道:爷爷,在这么多的碑刻中,哪几个最具代表性?

文教授说:在这么多的碑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元仁宗延祐三年( 1316 年)的《圣诏褒崇孟父孟母封号之碑》和元文宗至顺二年( 1331 年)的皇元圣制碑即《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

天一问道:姥爷,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文教授说:这两幢石碑与众不同,就是在碑阳镌刻蒙、汉两种文字。我们先看一下《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其上半部分为蒙古八思巴文,由左至右竖排列,共 11 行。落款处刻方形御印。下半部分为汉文,楷书,刚劲峻拔,挺秀端庄,由右至左竖写排列, 11 行,每行 16 字,共 154 字。

《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现立于启圣殿院甬道西侧,东向。碑高 4.14 米,其中额高 1.15 米,碑身高 2.84 米,坐高 0.15 米,宽 1.12 米,厚 0.35 米。碑额双面立体透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额一般以小篆来书写,所以又称作篆额。此碑正中篆额皇元圣制4 字。

文闻问道:奶奶,《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文内容是什么?

程教授说:在《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文中说: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孟子百世之师也。方战国之从衡,异端之充塞,不有君子,孰任斯文?观夫七篇之书,惓惓乎致君泽民之心,凛凛乎拔本塞源之论;黜霸功而行王道,距诐行而放淫辞。可谓有功圣门,追配神禹者矣。朕若稽圣学,祗服格言,乃著新称,以彰渥典。於戏!颂诗书而尚有,缅怀邹鲁之风,非仁义则不陈,期底唐虞之治。英风千载,蔚有耿光。可加封邹国亚圣公。主者施行。至顺二年九月。

文教授说:《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它完整地记载了元文宗至顺二年( 1331 年)颁布的一道圣旨。圣旨中,文宗皇帝称孟子为百世之师,赞誉孟子有功圣门,追配神禹者 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

天一问道:姥姥,《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对后世的作用是什么?

程教授说:《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使亚圣成为孟子的专用封号,人们把至圣孔子与亚圣孟子合称为孔孟。文宗皇帝的诰封,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孟子学说得到广泛传播,孟庙也得到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

文闻说:奶奶,碑文上半部分是蒙古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很稀少,是吗?

程教授说:是的。这是由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师八思巴创立,当时称为蒙古新字。八思巴,藏族人,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后人为纪念八思巴创立这种文字的功德,所以又称其为八思巴文。八思巴文在当时被作为官方文书颁行天下,也曾译出《孝经》《大学》等汉文典籍,这种文字在加速蒙古族吸收汉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因书写不便,元朝灭亡后即已失传。这类碑刻在全国数量极少,因而更显珍贵。

文闻问道:爷爷,《圣诏褒崇孟父孟母封号之碑》有什么不同?

文教授说:《圣诏褒崇孟父孟母封号之碑》原位于孟庙寝殿前西侧,南向。现立于启圣殿院甬道西侧,东向。碑高 5.15 米,其中螭首 1.3 米,龟趺 0.75 米,碑身 3.1 米,宽 1.1 米,厚 0.3 米。碑额亦为双面立体透雕二龙戏珠图案,正中篆额圣诏褒崇孟父孟母封号之碑12 字,分 3 行,每行 4 字。碑阳碑文也是分别用八思巴文、汉文书写。上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 11 行,下半部为汉文, 11 行,每行 14 字,共 136 字。

天一问道:姥姥,《圣诏褒崇孟父孟母封号之碑》碑文的大意是什么?

程教授说:在《圣诏褒崇孟父孟母封号之碑》碑阳碑文中说: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朕惟由孔子至于孟子百有余岁,而道统之传独得其正。虽命世亚圣之才,亦资父母教养之力也。其父夙丧,母以三迁之教励天下后世。推原所自,功莫大焉。稽诸往代,实阙褒崇。夫功大而位不酬,实著而名不正,岂朕所以致怀贤之意哉?肆颁宠命,永贲神休。可追封其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主者施行。延祐三年七月。

文教授说:在碑阴还刻有追封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碑阴之记

文闻问道:奶奶,元朝皇帝追封孟子父母的目的是什么?

程教授说:元仁宗延祐三年( 1316 年)追封孟父为邾国公,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在圣旨中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追其缘由,离不开父母的教诲,故封其父为邾国公,其母为邾国宣献夫人,这也是孟子父母有封爵之始。通过对孟父孟母的褒崇,进而表达尊孟崇儒的意愿,实现元仁宗皇帝以儒术治国的目的。 

文闻问道:奶奶,元仁宗皇帝是怎样通过封赏孟子父母而实现以儒术治国的?

程教授说:元仁宗皇帝首先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然后推原所自,离不开父母的教诲,故封其父为邾国公,母亲为邾国宣献夫人,这是孟子父母有封爵之始。碑文简洁练达,朴实无华、叙章周密,表意精确,为制诏中的杰作。

文闻问道:爷爷,在众多的碑刻中,历代题咏者有哪些人?

文教授说:历代题咏者有皇帝三人:南宋理宗赵昀、清朝康熙帝玄烨、乾隆帝弘历;宰辅九人,其中有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有以变法著称的王安石,还有大学士刘墉、阮元等。另外还有三位安南国(今越南)使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年)安南国正使丙辰科进士、刑部侍郎陈辉泌携两位副使舍舟登陆来邹拜谒孟子。这三位使者留诗五首,通过诗的丰富内容和真挚感情,反映了孟子思想在当时对东南亚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程教授一行四人游览碑林之后,来到了启圣殿。

天一问道:姥爷,启圣殿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吗?

文教授说:启圣殿原名为邾国公殿,为供奉孟子父亲启圣邾国公的殿堂。位于孟庙第四进院落东路,启贤门内,亚圣殿左侧。殿为五楹,四周出厦,绿琉璃脊灰筒瓦屋面,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高 9.97 米,面阔三间,东西横宽 12.40 米,南北纵深10.60 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毁,之后又修复,现存启圣殿为明末清初所建。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是一斗二升交蚂蚱头状斗拱,实属罕见。

文闻问道:奶奶,在孟子庙内建启圣殿的寓意是什么?

程教授说:孟子父亲姓孟孙,名激,字公宜。殿正中神龛内安置冠服七旒七章的孟子父亲塑像,像前木牌位上楷书启圣邾国公之位。把供奉孟子父亲的殿堂建于孟庙东北,在前面游览时我们就知道了,在元延佑三年( 1316 年),元朝仁宗皇帝封孟孙激为启圣邾国公,这样,当然要建供奉的殿堂了。

天一不解地问道:姥姥,在启圣殿内为什么只供奉孟父而不供奉孟母呢?

程教授说:因为在孟母殿内供奉孟母,孟母殿位于启圣殿之后。如果按照对孟子教育的付出和作用当然孟母大于孟父,所以将孟母置入启圣殿似乎更合理,但是在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就是将父亲排位在母亲之前,即叫父母而不叫母父,这已经成为风俗习惯了。

供奉孟子母亲的殿堂,原名为宣献夫人殿,后改为孟母殿,但不知何时改为启圣寝殿。殿高 7.80 米,东西横宽 10.98 米,南北纵深 9.53 米。殿内无塑像,正中神龛内安放一木主牌位,其上楷书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东壁有一神龛,内放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据旧县志载,此为宋景佑年间( 1034 -1038 年)孔道辅修理孟母墓时所得,定名为孟子自刻为母殉葬石像。殿内西侧竖有清乾隆十四年( 1749 年)致祭碑。孟母早在唐代即辟有专祠岁祭,宋代被封为邾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 1738年),加封为邹国端范宣献夫人

文闻问道:爷爷,在孟母殿内为什么没有孟母塑像?

文教授说:孟母与徐母(徐庶之母)、岳母(岳飞之母)并称中国三大名母。但是,在历史上由于封建观念中认为女子被人观瞻而不雅,不提倡妇女塑像,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一尊牌位。

在启圣寝殿西侧有《母教一人》石碑,是民国十四年( 1925年)文登人毕庶澄所立。母教一人既称赞孟母是倡导母教的第一位母亲,也表彰孟母是母教中做的最好的一位母亲。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尤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跟着孔子去游学》《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参阅》(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