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二章⑤:孟子被封为“亚圣”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09月09日
  • 审核:
  • 浏览(228)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四孟》,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董天一在孟子故里邹城市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微信图片_20240905141907.jpg

文闻说道:奶奶,孟子一生推行仁政思想,尤其他的《孟子》一书对于传承和发扬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具有重大的作用,是这样吗?

程教授说:的确是这样。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对孟子及其《孟子》予以高度评价。譬如韩愈曾经高度评价孟子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古文观 · 卷七 · 六朝唐文 · 原道(韩愈)》)

文教授接着说:韩愈这段话的大意是: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雄,从中选取过一些但选得不精,论述过一些但并不全面。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够实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可以看出韩愈认为孟子是正统孔子之道。

文闻问道:爷爷,在《孟子注疏》中也对孟子做过评价,是吧?

文教授说:是的,《孟子注疏》中评价孟子时已经将孟子视为圣贤了。自昔仲尼既没,战国初兴,至化陵迟,异端并作,仪、衍肆其诡辩,杨、墨饰其淫辞。遂致王公纳其谋,以纷乱於上;学者循其踵,以蔽惑於下。犹洚水怀山,时尽昏垫,繁芜塞路,孰可芟 [shā n] 夷?惟孟子挺名世之才,秉先觉之志,拔邪树正,高行厉辞,导王化之源,以救时弊;开圣人之道,以断群疑。其言精而赡,其旨渊而通,致仲尼之教,独尊於千古,非圣贤之伦,安能至於此乎?’ ”

天一问道:姥姥,历史上对《孟子》一书有什么评价?

程教授说:赵岐在《孟子注疏》中给予《孟子》以至高无上的评价:言上而帝王遵循之,则可以兴升平之治,次而公侯遵循之,则可以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上至帝王,下到士人,处在不同地位的人都能从《孟子》中获益。

文闻问道:奶奶,帝王兴升平之治中的升平从何而来?

程教授说:按《公羊》学派的三世说:孔子将春秋 242年的历史,划分成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所以,兴升平之治就是升平世的治理。

天一问道:姥姥,据乱世是什么意思?

程教授说:“‘据乱世所传闻世,对孔子而言就是距离孔子时代很遥远的很早以前传闻年代,即天下衰乱阶段,在《春秋》中就是内其国外其夏阶段 ,以诸夏之国为外邦,用意较为粗略,不详记,更重视鲁国国内的史事,故有很多内书外不书的笔法。康有为称这个世代是混乱时代。

文闻问道:奶奶,升平世是什么意思?

程教授说:“‘升平世所闻世,对孔子而言是所听到的年代,也就是孔子之前的时代,已进入升平时代,内诸夏外夷狄,《春秋》中对诸夏之国皆有详记。康有为称这个世代为小康时代。

文教授解释说:“‘太平世所见世,就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天下太平,夷狄皆有进化,以至可以拥有爵位,四海一统,远近小大犹如一个整体,故《春秋》记事详尽,对很多事情都很重视。康有为称这个世代为大同时代。

天一问道:姥爷,颂清庙是什么意思?

文教授说:“‘颂清庙,就是指公侯可以此助祭于天子之庙。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而歌此诗也。’‘诸侯有光明着见之德者,来助祭也。’”

文闻问道:爷爷,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钦君父,主其忠信。这一句中的卿、大夫、士是不同的官阶吗?

文教授说:这是周朝的一些官阶。在帝王之下设有公侯;公侯是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自公侯以下,则有卿;自卿以下,则有大夫;自大夫以下,则止于士,士有中士,有下士。

天一问道:爷爷,《孟子》为什么没有在秦朝被秦始皇焚烧?

文教授说:因为在秦代《孟子》被列为子书,就是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中的子类,所以幸免于焚书,其中,所焚的书主要是《诗》和《尚书》。

文闻问道:奶奶,对孟子及其《孟子》的评价,除了从儒家思想角度之外,还有什么评价?

程教授说:当然有啦,譬如从文学角度的评价也很高。学界认为《孟子》既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它以问对、答辩、驳论方式方法,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事迹和丰富的史料。说理精辟,义正词严,高谈雄辩,文字流畅犀利,是划时代的古典散文,其中,有许多名言、名句、警句代代传颂,为人们所牢记。鲁迅先生在所著《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孟子生当周季,渐有繁辞,而叙述则时特精妙。’”

文闻问道:奶奶,《孟子》一书是什么时间被尊为儒家经典?

程教授说:在唐朝以前,《孟子》未受到统治阶层特别的尊崇,但从唐朝开始发生了变化。

天一问道:姥姥,唐朝之后是如何看待《孟子》的?

程教授说:在唐朝之后高度看待《孟子》,当然与唐朝的韩愈特别尊崇孟子有关,他提出了道统论,认为儒学的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孟子是孔子道统的嫡系传人。

文闻问道:奶奶,在接下来的朝代,《孟子》是如何受重视的?

程教授说:在后蜀,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 934年~ 966 年),把《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公羊》《谷梁》《论语》《孟子》称为十一经。

文教授说:北宋初年宋太宗又加刻印《孟子》一书,称《孟子》为经书,加上《尔雅》《孝经》称为十三经。王安石把《论语》《孟子》定为科举考试科目。南宋时期的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并作注解,写成《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与《孟子》并称,作为一般学子的启蒙教材。简而言之,《孟子》早在汉代就由书的地位上升到,五代开始列为经书。从宋以至到元、明、清各代,皆为科举命题之书。

天一问道:姥爷,孟子是被封为亚圣公还是亚圣

文教授说:孟子初次受封是在宋代,被封为邹国公。据《宋史》记载:神宗元丰六年( 1083 年)冬十月 ,……戊子,封孟轲为邹国公(《宋史》卷十六)。

文闻问道:奶奶,孟子被封为亚圣公是在什么时间?

程教授说:“‘亚圣这个尊号不是孟子独有,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是颜子的尊号,元朝开始至圣亚圣被作为孔子和孟子的称谓使用,是孔子和孟子的专用尊号。

天一问道:姥爷,至圣亚圣中的亚、圣和至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文教授说:“‘字,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已经出现,那个时候是作为武官职官名称使用的。但是后来就有了新意了,在《尚书 · 牧誓》说: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 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孔颖达《尚书正义》解释说:亚,次;旅,众也。众大夫,其位次卿。《尔雅 · 释言》说:亚,次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在疏解亚旅二字时,亦释

程教授说:“‘字出现在甲骨文中,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说: 字的甲骨文象人上着大耳,从口,会意。圣之初 谊(意)为听觉官能之敏锐,故引申训通。’‘字也往往用来形容见多识广、听觉能 力较强的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 耳部》说:圣,通也,从耳,呈声,式正切。春秋晚期,字涵义慢慢发生转化,逐渐赋予道德、技能涵义。《尚书 · 洪范》即有聪作谋,睿作圣之说。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 · 述而》)孔子认为圣人是比君子品位更高的人,成为一种理想的追求,是德才兼备、治国平天下的伟人。即使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初期并不具有神秘色彩,不是神圣,而是智慧的化身,并且附加各种高尚的品德。

文闻问道:奶奶,后来被神化了吗?

程教授说:后来的字确有一些神秘色彩,神化之后,出现了至圣一词。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墨子》中,常常用来形容上古先王、先贤,如《韩非子 · 难言》记载上古有汤,至圣也;《墨子 · 辞过》说:虽上世至圣,必蓄私,不以伤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至圣并不专指孔子,后来,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尊孔子为至圣: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 · 孔子世家》)

天一问道:姥爷,是什么事连用了?

文教授说:“‘’‘两字连用,成为亚圣的确切时间不能确定,目前在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的称孟子亚圣的人是东汉赵岐。这个时候亚圣不是封号,仅指德行才能仅次于圣人的人,或者继承先圣学问道德的人也可称为亚圣。

文闻说道:奶奶,在我国历史上首称亚圣的人是颜回,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程教授说:中古时期的儒士主流阶层都认同颜回为儒门仅次于孔子的圣贤。颜回在汉朝被首称亚圣,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刘邦以太牢之礼祀孔子,颜回以孔门弟子身份配享,称亚圣,这里的亚圣主要表明颜回的地位。在释奠礼制中,大约自曹魏正始二年( 241 年)起,朝廷祭孔专以颜回配享,颜子长期为独配孔子之先师。唐玄宗时颜回正式敕封亚圣。开元八年( 720 年),玄宗下诏: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以颜子亚圣,上亲为之赞,以书于石。’‘亚圣是颜回的封号,并且是正式以国家权威确立的儒门亚圣封号,这被唐朝以后的五代、北宋等政权承袭。但到了元朝,元文宗至顺元年( 1330 年),颜回被称兖国复圣公。如果从汉朝算起,颜回被尊称为亚圣的时间长达1300 余年。

天一问道:姥姥,那后来亚圣怎么成为了孟子的专用封号?

程教授说:名号在古代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在儒门中名号反映了尊荣程度,其意义原高于一般政治名号。儒家亚圣名号从颜子转移到孟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是宋元朝廷与道统论儒士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孟子升格运动关系密切。

文教授说:其实,这种亚圣名号的转变,在唐朝出现了一些迹象。汉末赵岐在注《孟子》时,尊孟子为亚圣,然而孟子的亚圣之名,从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唐代以前的孟子只是被看作一个普通的儒家后学,到了中唐时期,孟子真正开始受重视了,那时,韩愈、李翱等出于排佛卫道的目的,他们就极力推崇孟子。韩愈首创了道统说,认为孔子之道是孔子传之孟轲,被视为孟子升格运动的滥觞。晚唐皮日休赞誉孟子叠踵孔圣。就这样,孟子便从诸子中逐渐凸显出来,一跃成为直接继承孔圣的大儒。

文闻问道:奶奶,孟子升格运动是什么意思?

程教授说:在宋朝,理学家以继承发扬道统思想,到处宣扬孟子。欧阳修提出所谓道者,乃圣人之道也……孔子之后,唯孟轲最知道。这进一步肯定了孟子地位并逐渐上升。北宋元丰七年( 1084 年)五月,孟子配享孔庙,诏以邹国公孟轲配食文宣王。宣和年间( 1119 1125 年),《孟子》由,被列入儒家《十三经》之中,确立了《孟子》的经典地位。北宋诸儒承继韩愈等开创之传道话语,孟子 , 荀子、扬雄、王通、韩愈渐成儒士广泛尊崇的五位传道先贤,孟子的地位快速上升,此即经学史上著名的孟子升格运动

文闻说道:奶奶,孟子升格运动的结果是提升了孟子的地位,但这并没有影响颜子的亚圣地位,对吗?

程教授说:事情并非如此。在北宋时期,地位不断上升的孟子与颜回越来越平等了,尽管颜回仍然是亚圣,但孟子由亚圣之次,逐步与颜回并列为亚圣了。徽宗朝名臣陈瓘说:颜子、孟子,亚圣也,学之虽未至,亦可为贤人。宣和年间,扬州儒士李长民在《广汴都赋》说:其配享也,则惟颜孟之亚圣。他们两人已经将颜、孟二子并称为亚圣。孟子与传统亚圣颜回的地位差距由是愈趋模糊。

天一问道:姥爷,南宋时期儒士们是如何看待颜孟的?

文教授说:作为二程四传弟子的朱熹传承祖师观点,认为颜子比孟子,则孟子当粗看,磨稜合缝,犹未有尽处。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将颜、孟都称为亚圣,他说: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不屑屑于既往之迹,而能合乎先王之意,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乾道六年( 1170 年)杨万里祀孟时感叹道:言圣师者必曰孔孟,言亚圣者必曰颜孟。可见,在南宋,颜、孟合称、并号亚圣的现象更为普遍,在儒士阶层中已经蔚然成风。

文闻问道:奶奶,南宋时期的道统论对于后世将孟子单独称为亚圣是不是也有推动作用?

程教授说:伴随理学崛起,南宋时期 朱子的道统思想在儒士中盛行,撰制传道图’‘道统录,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影响了颜、孟二子地位的变迁。

天一问道:姥爷,朱熹的道统论是什么意思?

文教授说:朱熹的道统观,就是朱熹著名的颜曾道统谱系论。朱熹集注的 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分别对应道统谱系中的孔、曾、思、孟四子,这也是宋儒广泛认可的师承顺序,即颜曾,其中没有颜回对应的著书。后来这个传道谱系被世人简化为,这一简化就把颜回简化掉了。甚至朱熹《大学章句序》也径称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谓曾子独得其宗,而略去颜回。朱熹 建构的《四书集注》道统体系可能在主观上并没有抑制颜回的目的,但是,由于颜回既无弟子传学,自己也没有著述传世,因而无缘于《四书》体系,这样,事实上颜回的地位下降了。

文闻问道:奶奶,当时朱熹作为一个儒士凭一己之力就能彻底改变颜孟的地位吗?

程教授说:文闻这个问题很好,的确仅凭朱熹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彻底动摇颜回的地位,但是如果结合上官方的力量事情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文教授说:在官方的力量方面最为突出的是高宗绍兴之训

天一问道:姥爷,高宗绍兴之训是怎么回事?

文教授说:宋高宗即南宋赵构皇帝,公元 1131 年被金人所追逃至绍兴后觉得心情很好,认为江山会被收复,绍祚中兴,并改元为绍兴。绍兴六年( 1136 年)高宗批旨曰:士大夫之学,宜以孔、 孟为师,庶几言行相称,可济时用。览臣寮所奏,深用怃然,可布告中外,使知朕意。这就是所谓的高宗绍兴之训。其中,已经把孔孟并列,可见孟子的地位有多高了。

文教授说:南宋时期,高宗绍兴之训与朱熹《四书集注》道统论广为流传,在朝野两股力量的作用下,导致并称亚圣的颜、孟二子的地位沿着不同轨迹慢慢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孟子在儒门中日益接近孔子的权威性,其亚圣之称逐渐成为常识,而颜子则逐渐远离孔子的核心地位。

文闻问道:奶奶,南宋皇帝中继高宗之后,还有哪一位皇帝影响了这一变化?

程教授说:宋理宗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变化,淳祐元年( 1241年),理宗首以皇帝之尊赞许《四书集注》,御书亲撰《道统十三赞》,即伏羲、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十三圣贤传承道统,官方正式承认朱熹宣扬的颜曾谱系。在《道统十三赞》中对颜回的赞语:学冠孔门,德行科首。闻一知十,若虚实有。乐道箪瓢,不易所守。步趋圣师,瞠若其后。而对孟子的赞语:生禀淑质,教被三迁。博通儒术,气养浩然。深造自得,亚圣之贤。高揖孔氏,独得其传。这里以亚圣二字单独加诸孟子,这是颜回自官方失去亚圣名号的开始。

文教授接着说:《道统十三赞》单称孟子亚圣之贤,在南宋末年朝野主流道统论的影响下,颜回的亚圣之位至此事实上被孟子取代,不过,这种取代尚只限于南宋境内。

文闻问道:爷爷,在宋末元初的时候,北方地区对于颜孟的称号有什么不同吗?

文教授说:在元朝前期,在北方长时间延续颜孟并称亚圣的名号。在仁宗延祐元年( 1314 年)一份公文中说:亚圣兖国公颜氏子孙颜宽等捌家税石,已经呈准省部,除免了当外,亚圣邹国公孟氏子孙孟信、孟成贰家……即与都堂钧旨,连送户部,更为照勘地亩税石数目,如无违碍,依上施行。’”

天一说道:姥爷,这里还是将颜孟都称为亚圣,对于孟子的地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文教授说:对于颜孟称号的变化是逐步发生的。由于《四书》为中心的理学道统论在北方的广泛传播,元朝官方的儒学就是朱子学。仁宗延祐三年( 1316 年)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在南方和北方的文庙统一推行咸淳四配之制。在仁宗加封孟子父母诏宣称( 1316 年):朕惟由孔子至于孟子百有余岁,而道统之传独得其正,虽命世亚圣之才,亦资父母教养之力也。诏文中称孟子为亚圣之才与宋朝的亚圣之贤赞语一致。可以看出,在元朝遵用了宋朝配制,承袭《道统十三赞》的孟子亚圣赞语,这对颜孟的地位变化提升是很重要的。

文闻问道:奶奶,在元朝对于孟子有什么加封吗?

程教授说:孟子在元朝则被封为亚圣公,封赐达到了极顶。根据《元史》记载:至大元年( 1308 年)秋七月,诏加号先圣曰大成至圣文宣王。延祐三年( 1316 年)秋七月,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皇庆二年( 1313 年)六月,以许衡从祀,又以先儒周惇颐、程灏、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从祀。至顺元年( 1330 年),以汉儒董仲舒从祀。齐国公叔梁纥加封启圣王,鲁国太夫人颜氏启圣王夫人;颜子,兖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 · · 卷二十九》)这是孟子首次被官方称为亚圣公。《四书章句集注》对颜、孟二子均曾以亚圣称之,但元朝仿效《道统十三赞》,将亚圣公名号独加孟子。至此,儒门亚圣正式从颜回转至孟子。以国家礼制确立起孟子的亚圣位号。

天一问道:姥姥,复圣公’‘宗圣公’‘述圣公’‘亚圣公等封号的出处和寓意是什么?

程教授说:“‘复圣公’‘宗圣公’‘述圣公三封号分别本于克己复礼’‘独得其宗’‘述所传之意,都典出朱熹著述,寓涵衔接道统之意。亚圣公封号,按命世亚圣之才一语虽然最初出现在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但在朱熹《孟子集注》援述后,孟子的亚圣公封号也源自朱熹的集注。

天一问道:姥姥,元朝对于孟子的加封除了《元史》中有记载之外,在孟庙中还有什么记载吗?

程教授说:当然有啦。孟子在宋朝和元朝都被皇帝封为亚圣公,等一会我们在孟庙里可以看到元文宗至顺二年御制圣旨碑,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皇元圣制,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孟子百世之师也邹国亚圣公。这是孟子首次被封建皇帝尊为亚圣,可以看作是孟子地位的重要体现。

文闻问道:爷爷,亚圣公与亚圣有区别吗?

文教授说:亚圣公与亚圣有一些区别,按照封建制度,公是爵位,可以看作是官阶,而亚圣只是一个称号、称谓、封号。

天一问道:姥姥,从什么时候开始孟子被称为亚圣?

程教授说:孟子由被封为亚圣公到被称为亚圣,事情发生在明朝,在这过程中还有一场风波。

文闻说:奶奶,是朱元璋命罢孟子配享的风波吧?

程教授说:是的。

天一问道:姐姐,朱元璋命罢孟子配享的风波是什么意思?

文闻说道:关于罢孟子配享的风波我只听说了个大概,详情还是请奶奶讲一讲吧!

程教授说:好的。传说这一风波发生在洪武五年( 1372 年),有一天朱元璋正在看《孟子》一书,当他看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语句时,非常生气,说:非君子所宜言。立刻下令,罢掉孟子的配享,并下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当然,朱元璋的禁令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刑部尚书钱唐冒死抗疏入谏: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第二年,在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下,朱元璋不得不改口: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

天一说道:看来朱元璋并没有改变孟子的地位啊!

程教授说道: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在几十年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据《明史》记载:嘉靖九年( 1530 年),大学土张璁言:先师祀典有当更正者帝命礼部会翰林诸臣议……于是礼部会诸臣议,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今宜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明史》卷五十)。同年,孟子与其他圣人一起被除掉封爵,由邹国亚圣公改称亚圣。就这样,孟子被封的亚圣公之爵位被除掉了,只保留了亚圣这个封号、或称名号。至此亚圣封号成为孟子的专称。

文闻问道:奶奶,孟子被尊称为亚圣,可以看作孟子地位的达到顶峰了,是吧?

程教授说:孟子被封为亚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孟子地位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

天一问道:姥爷,唐朝的韩愈高度赞扬孟子,历史上还有更早称赞孟子的吗?

文教授说:西汉扬雄可谓是历史上首个肯定孟子对儒学的突出贡献的人,他高度评价与推崇孟子: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法言 · 吾子篇》)在孔子之后百余年,儒家传统衰微,天下学士随风而靡,唯独孟子能倡导儒学,宣扬周孔之道,遏邪说于横流,正本清源,使孔子之道独尊于千古。

文闻说道: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东汉赵歧不断为《孟子》一书作注,且高度赞扬孟子: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这是首次尊称孟子为亚圣,当然这不是官方的封号。

天一问道:姥姥,孟子配享孔子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程教授说:唐宪宗时( 805 ~820 年),孟子与公羊高、左丘明、荀况等于壁祀之,韩愈作《处州孔子庙碑记》,这是将孟子配享孔子的发端。宋朝元丰七年( 1084 年)按照国公的享爵诏定孟子服九旒衣九章,开始由封建王朝出资修孟庙,首次诏定孟子塑像的具体服饰。

天一问道:姐姐,在明朝之后,到了清朝时期,孟子的封号有变化吗?

文闻说道:在清王朝沿袭明制,仍尊称孟子为亚圣,对吧,爷爷?

文教授说:清王朝基本沿袭明朝的四配制。据《清史稿 · 志五十九》记载:至圣先师孔子崇德元年( 1636 年),建庙盛京,遣大学士范文程致祭。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孟子与颜、曾、子思依然为四配

天一问道:姥爷,清朝仍然称孟子为亚圣吗?

文教授说:是的。在顺治二年( 1645 年)举行释奠礼时孔庙神主的格局是:正中祀先师孔子,南向。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贡、仲子由、卜子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俱东西向。

文闻问道:奶奶,释奠礼是什么意思?

程教授说:“‘释奠礼就是一种祭祀孔子的制度。释奠一词原出自《礼记》,是指在学宫中举行的祭祀先圣先师先老的一种仪式。

天一问道:姥姥,历史上释奠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程教授说:大约在魏晋时期就出现了,当时是太子每通一经之后的祭祀,或者是太学开学时的祭祀,祭祀对象基本都是儒家先圣先贤。

文教授说:在唐宋时期,各地州县学宫都建有孔庙,这样释奠祭孔与孔子庙祭合二为一了。但到了明清时期,释奠成了祭孔的专有名词,一般各类学宫是在仲春、仲秋丁日开学,也是祭孔的日子。

文闻问道:奶奶,清朝与以前的朝代相比较,皇帝对孟子的尊敬程度是不是有所提高啊?

程教授说:的确是这样。雍正三年( 1725 年)八月初五日,雍正帝题孟庙匾,守先待后,至今仍悬挂在亚圣殿内神龛正上。同时,赐孟子六十五代嫡孙孟衍泰堂匾七篇贻矩

天一说道:姥姥,在清朝皇帝中,乾隆也就是弘历帝最尊崇孟子了,对吧?

程教授说:相对而言,是这样。乾隆三年( 1738 年),弘历帝追封孟母邾国宣献夫人为端范宣献夫人。乾隆十三年( 1748年),御制《亚圣赞》:战国春秋,又异其世;陷溺人心,岂惟功利,时君争雄,处士横议;为我兼爱,簧鼓树帜。鲁连高风,陈仲廉士;所谓英贤,不过若是。于此有人,入孝出弟;一发千钩道脉永系。能不动心,知言养气;治世之略,尧舜仁义。爱君泽民惓惓余意;欲入孔门,非孟何自?孟子其难,颜子其易;语默放殊,道无二致。卓哉亚圣,功在天地。为此,孟庙内立有御制《亚圣赞》碑亭。在乾隆十三年( 148 年二十一年( 1756年)、三十六年( 1771 年)、四十九年( 1784 年十五年( 1700 年)五次巡幸阙里时,遣大臣分祭邹县孟庙,而且在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年)夏四月己已、乾隆二十七年( 1762 年)四月庚辰,两次南巡回銮过邹县,亲幸孟庙拈香 , 行一跪三叩礼。这一切都说明弘历皇帝对孟子特别尊崇。

文教授说:随着清朝皇帝的尊崇,孟子本人地位也就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被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程教授说:随着孟子地位的不断提高,为了祭祀他,从宋朝开始就在孟子的家乡修建庙宇,塑造神像。接下来我们就到孟庙中亲身感悟孟子及其思想。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尤长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跟着孔子去游学》《游学三孔》《游学四孟》等12部个人专著,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参阅》(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