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孟子研究院受邀参加2024年孔子——亚里士多德论坛
来源: 2024年07月12日

640.jpg

7月11日,以“共同体的思想传统与未来实践”为主题的2024年孔子——亚里士多德论坛在北京开幕。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孟子公益基金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UNSDSN)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古今互鉴、文明互鉴的方式,思考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不平衡发展、国际秩序变革、生态气候危机、技术迭代等诸多挑战的解决之道。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受邀出席活动。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今次的论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也是一场文明互鉴的学术盛宴。作为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光辉穿越历史长河,带给人们深远启迪。他表示,东西方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致辞时表示,当前,北约主导的军事联盟加剧全球地缘政治紧张,扩大了霸权主义风险。而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希望寻求一条能实现和平共处,特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以此在经济繁荣、社会正义、环境可持续以及跨区域合作方面,创造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中西方古老哲学思想,尤其是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和而不同”,对应对当今的现实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致辞时指出,作为孔子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孟子提出了“共同体”和“仁政”的重要思想,不仅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还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德性”等理论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孟子思想在应对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及国际关系等领域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都能提供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开幕式上,马来西亚卡章纳研究所资深访问学者卓莫·桑达拉姆(Jomo Kwame Sundaram),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分别作主旨演讲。

卓莫·桑达拉姆(Jomo Kwame Sundaram)围绕公共资源进行了发言,他认为“公地”是社区成员共享的资源。当社区无法持续管理共享资源时,就会发生“公地悲剧”。历史上,无论东西南北,大多数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地。即使在大部分资源被私人占有的地方,少数资源(如空气)仍然是共享的,无论好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性质,包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涉及生态和可持续性问题。尽管目前存在问题,“公地”对改善人类发展的潜力仍具有现实意义。

张志强在演讲中指出,哲学是关于存在的批判科学。如果说,批判所发现的二重性,就是发现存在者存在二者之间的临界关系,在临界中存在者成为现象,而存在成为无。这个临界性或临界点,在汉语中就是“际”。对这种际性的发现,构成了中国文明的超越性:在过去未来现在之间或之际,就是历史的超越性。这种历史的超越性让中国文明具有了一种面对不测的超越性智慧,实现了以通古今的方式究天人的超越。与这种历史超越性相应,关注于有无之际“生化”的儒学,关注于虚实之际“成象”的道家,关注真假之际“如性”的佛家,从根本上都为历史超越性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论证。

640 (1).jpg

陈晓霞在谈及孟子“共同体”思想时表示,“人禽之辩”“义利之辩”“王霸之辩”共同构成孟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三重辩证关系。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的现实考察,其理论价值在于“人禽之辩”构筑了人性根基,“义利之辩”确立了实践准则,“王霸之辩”设定了终极目标。其现实意义在于“人禽之辩”通过“共情”,人类可以跨越种族、肤色、国界、意识形态等,建立起彼此间的情感呼应和人性诉求;“义利之辩”说明个体、群体与他者之间可以实现“共赢”,达到利益均衡与协调;“王霸之辩”强调在多元世界的政治冲突中,各国应将“王道”视作最高理想,立足构建和谐稳固的双边关系,以期实现“共存共荣”。

据悉,孔子——亚里士多德论坛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UNSDSN)和雅典科学院共同发起,于2019年在雅典首次举办,至今已举办三届。本次论坛将于12日闭幕,与会学者将同15名行业领导者一道,围绕“历史中的文明:本原、流变与再生”、“政体的公共性:统治、财富与族群”、“明珠互现:作为方法论的生态学”、“承载心智:从具身技艺到智能平台”、“关于公地的历史哲学视野和当代实践”等5个议题,拓展有关人类“共同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