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九章④:孔子六艺城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07月09日
  • 审核:
  • 浏览(637)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1.jpg

程教授说:“我们游览的下一个景点是孔子六艺城。”

天一问道:“姥姥,孔子六艺城是个什么样的景点?”

程教授说:“孔子六艺城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题,分设孔子六艺体验区和孔子故里园民俗展示区,是一座集休闲、体验、娱乐、拓展、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游乐城。”

程教授一行四人来到六艺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宏伟的群雕。

文闻问道:“爷爷,这组群雕表现的是什么场景?”

文教授说:“这是孔子周游列国大型青铜群雕,八匹高大的骏马奋蹄奔跑,古老的马车在其后。中间车上的孔子扶栏昂首、凝视前方,东侧颜回、子贡,西侧子路、冉有各具情态,栩栩如生,车马行人,意欲飞动。群雕以其古朴的造型、轩昂的气宇、细腻的笔法,生动遒劲地再现了六十多岁的孔夫子率领众弟子风尘仆仆周游列国,不畏艰辛、探寻真理、昂扬奋进的场面。”

“奶奶,孔子在教授学生时特别强调六艺,他本身六艺如何?”文闻问道。

程教授笑着说:“关于孔子的六艺,相传有许多故事。请文教授先给我们讲一个孔子与御的故事吧。”

文教授说:“好的。我讲一个孔子与御的故事。”

传说当年有位老乡住在曲阜城中名叫达巷的胡同里,他从周围人的口中听说了很多有关孔子的故事,半是敬佩半是惋惜地说:“孔子这人真是了不起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过可惜的是,他有那么渊博的知识、那么高的学问,可就是没有足以使他名扬天下的专长。”孔子辗转听到了老乡的这番话,在和弟子闲聊的时候不无自嘲地说:“我能干什么呢?是能驾车呢还是能射箭呢?让我选择的话,我还是驾车好了。”孔子的射箭技艺已非常高超,但他觉得自己的驾车技艺更为娴熟。孔子驾车,很讲究辕马和边马之间的相互协调。他通过手中的马缰,调整着每一匹马的速度和步伐,无论是徐徐前行还是急速奔跑,都使它们步调一致,坐车的人感觉不到左摇右晃、前仰后合,马匹也张弛有度、丝毫不觉得疲劳。

文闻问道:“奶奶,您讲讲观者如堵的故事好吗?”

程教授说:“好的。观者如堵的故事讲的是孔子射箭的精湛技艺。”

孔子经常带着他的学生到曲阜城内的一处靶场——矍相圃演练射箭。《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每次带着他的一众弟子前来习射,都会在曲阜城内引起轰动,男女老少很多人会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争先恐后地赶到靶场,以便抢占一个有利位置,观看一场高水平的射箭比赛。有一天,蜂拥而至的观众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相互拥挤推搡、大声叫嚷,孔子见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弟子子路唤到身边,嘱咐了他一番。子路点点头,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到人群前面,高声说道:“我们众弟子今天跟着老师在此习射,当与众乡里和士大夫同乐。无奈今天前来观摩的人超出了限度,因此只能提一个要求,大家听好了:败军之将,守土失职的大夫,还有做过违背伦常、愧对祖先之事的后生,请回吧!欢迎恪守孝道、正身修行、知礼好学的人们站到前面,其他人请自觉退后!”子路话音一落,众人顿时走的走、留的留,留下来的都该靠前的靠前、该靠后的靠后。大家自觉排列成行,看上去就好像是一面人墙。这便是《礼记·射义》中记载的“观者如堵”的典故。

文教授接着说:“孩子们,我来讲一下矍相圃的变迁吧。”

“矍相”,即射箭时的表情神态。“矍”,本意为双目鹰隼般警觉,以手示意射箭。“相”,意为眼中的木质靶心,目的。“矍相圃”因孔子在此传授射术而得名。《礼记·射义》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唐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载:“矍相圃在县西三里鲁城中。”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载:“矍相圃周回二里,高一丈。县西南二里、孔子庙西侧,孔子射所。”宋孔传的《东家杂记》中载:“庙西南一百二十步,有圃曰矍相,周回二里,高一丈。”《曲阜县志》中载:“矍相圃,孔子习射而观者如堵墙。处在圣庙西南一百二十步,周回二里,高一丈,中有旧井。”“金泰和四年(1204年),衍圣公孔元措筑台,其中嗣割其西为儒学,其东为圃。明御史郭本题石:矍相圃。”明代《孔子圣迹图》中绘有《射矍相圃》。矍相圃位于孔庙西侧,面积不大,南北较长,约300米,东西极窄,约50米,临街一侧有矮矮的土墙。

文闻说:“奶奶,您给我们讲一下孔子与乐有关的传说吧。”

程教授说:“在《淮南子·主术训》中载:‘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这都是在说孔子妙通于乐理琴道。”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录了孔子编辑《诗经》并将其制为琴歌的事迹:“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各种琴史中记载了许多与孔子相关的著名琴曲,如司马迁的《史记》、蔡邕的《琴操》中记载了由孔子创作的《猗兰操》(一曰《幽兰操》)、《将归操》(又名《陬操》)、《龟山操》、《获麟操》。

文教授接着说:“《猗兰操》是孔子所创琴歌中最著名的,是对孔子胸怀与情操的表现。”

汉代蔡邕《琴操》中对据传为孔子所作的几首琴曲均有详细的解释,关于《猗兰操》是这样写的:“《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必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怀有高远志向和满腔抱负的孔子,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却始终未遇伯乐。即使是被困在陈蔡之地,在荒山野岭中绝粮断食之时,他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到了垂暮之年,孔子仍是孜孜不倦,深究琴理。自卫返鲁途中,在山谷里看见兰花和杂草生在一起,就好像乱世中的君子,空有美好的品德和才干,却生不逢时,孔子心中感叹,停车取琴,奏唱《猗兰操》。所以,这首琴曲,表现的可以说是孔子多年的心绪。

程教授说:“与孔子有关的琴曲均为‘操’,也正说明了孔子不失其节操的品德。”《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陬操》是《将归操》的另一个曲名。

《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

文教授说:“对于《龟山操》,蔡邕这样写道:‘《龟山操》者,孔子所作也。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当此之时,季氏专政,上僭天子,下畔大夫,圣贤斥逐,谗邪满朝。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鲁有龟山蔽之,辟季氏于龟山,托势位于斧柯;季氏专政,犹龟山蔽鲁也。伤政道之凌迟,闵百姓不能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于是援琴而歌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这首琴曲所讲述的是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候的事。当时孔子五十六岁,鲁国大振,结果反而导致齐国之忧,齐王送美女八十人给鲁君,鲁君受之并由此沉湎于声色女乐之中,怠于政事,造成季氏专政。孔子对此深为担忧,又无从劝谏,只有望着龟山援琴而歌、凄然长叹。对于自己的故国,孔子充满着热爱,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君王使其昌盛。但在那样腐朽的政治环境中,他也只能借助琴曲来消解心中的不平。”

程教授说:“现存最早的琴谱合集、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对孔子的《获麟操》有记述。”

在《神奇秘谱》中记载:“臞仙按琴史曰,获麟者,鲁哀公十四年,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焉,折前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泪沾襟。叔孙闻而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耶?’孔子曰:‘麟之至也为明主出也。出非其时而见害,是以伤焉。’故作《获麟操》。”

接下来他们游览了礼厅、孔子六艺大剧院、射厅、御厅、书厅、数厅、孔子故里园,来到了八德展馆。

“奶奶,‘八德’与‘九德’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吗?”文闻问道。

程教授说:“宋代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恢复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与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一般而言,九德指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但具体内涵说法不一。”

古代九德具体内涵有几种不同说法。说法一是在《尚书·皋陶谟》中提出的:“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在这九德之中,“宽而栗”就是行事谨慎、如履薄冰;“柔而立”就是办事方式柔和、立场坚定;“愿而恭”就是既与人为善、从人心愿又严肃负责;“乱而敬”就是处事公平而持重;“扰而毅”就是既耐心随顺又极其果敢;“直而温”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简而廉”就是既平易近人又坚持原则;“刚而塞”就是做事主动坚决又有节制;“强而义”就是能力强又能协调好关系。说法二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的记载:“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故袭天禄,子孙赖之!”说法三是在《逸周书·常训》中提出的九德,即:“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姥姥,古琴九德又是什么呢?”天一问道。

程教授说:“古琴九德最早出自明代蒋克谦的《琴书大全·琴制》,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一曰奇,谓轻、松、脆、滑者乃可称奇,盖轻者,其材轻;松者,扣而其声透,久年之材也;脆者,质紧而木声清长,裂纹断断,老桐之材也;滑者,质泽声润,近水之材也。二曰古,谓淳淡中有金石韵,盖缘桐之所产得地而然也,有淳淡声而无金石韵则近乎浊,有金石韵而无淳淡声则止乎清,二者备乃谓之古。三曰透,谓岁月绵远,胶漆干匮,发声清越响亮而不咽塞。四曰静,谓无 飒以乱正声。五曰润,谓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六曰圆,谓声韵浑然而不破散。七曰清,谓发声犹风中铎。八曰匀,谓七弦俱清圆而无三实四虚之病。九曰芳,谓愈弹而声愈出,而无弹久声乏之病。’ 此外,清和素在《琴谱合璧》中载:‘蓄琴者,欲其九德具备,无收庸材。九德者: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芬也。’”程教授介绍说。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12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