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九章①:孔子研究院概览
  • 来源:
  • 作者:
  • 2024年06月18日
  • 审核:
  • 浏览(603)
  • 收藏
浏览字号:

编者按:本文选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的著作《游学三孔》,通过虚构的首都大学程传茹、文昌昊教授带领孙女文广闻和外孙懂天一在圣城曲阜的亲身游历,以话题问对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融入游学中。

1.jpg

程教授一行四人游览完三孔景区及其延伸项目之后,开始了新三孔游学的旅程。

程教授一行四人来到位于曲阜大成路的孔子研究院。

程教授说:游览了孔庙、孔府和孔林之后,你们都已经有一些感悟了。我想你们游览了孔子研究院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文闻说:孔庙、孔府和孔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中宫殿、寺庙、园林的特色,显示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大家族的庄严华贵。孔子研究院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文教授介绍说:在来曲阜之前,我了解了一些有关孔子研究院的情况。孔子研究院是国务院于1996年正式批准设立的,由我国著名的建筑与城乡规划专家、教育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文闻问道:“奶奶,有人说,孔子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在人世间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这是为什么?”

程教授笑了笑,说道:“对‘一个特殊的人物,一个特殊的任务’最好的诠释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样一段话:‘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奶奶,在曲阜兴建孔子研究院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文闻接着问道。

“今天,孔子思想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或重新发现。不仅是中国,日、韩、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孔子学说,国际上形成了研究孔子的热潮。专家学者们希望在新的诠释下令孔子思想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其成为指导人类发展的思想依据之一。然而多年来曲阜基本仅以‘三孔’也就是孔庙、孔府、孔林为重点,城市缺少新的文化精神。就研究而言,虽然有曲阜师范大学的存在,但缺少足以建构时代精神的研究机构,因此,孔子研究院不应当仅仅是纪念孔子的场所,更应当成为集研究、会议、收藏、展示为一体的国际性的孔子文化研究中心。它的建立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也满足了国际上孔子研究的需求。”程教授回答道。

“此外,兴建孔子研究院对于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民族建筑的振兴,不是靠抄袭发达国家新奇的建筑形式得来的。首先应该确立的是一种本民族风格的建筑观,包括建筑哲学、美学、方法论及史学等一系列思想,这种建筑观既要参考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比较中寻找自我,也要去发掘民族思想中的精华,在相关的哲学、美学、人文学科、艺术等领域吸取宝贵经验,增加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扩展建筑思维的语汇,建立一个中国风格的建筑思想体系。对于当前史无前例的建设高潮中所反映出的令人困惑的建筑创作贫困的现象,论者众多。由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出路也是多方面的,而发掘文化蕴涵是繁荣建筑创作的途径之一,发挥地区性文化特点、探索地区的新的建筑文化、发展地区建筑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吴先生设计团队的目标就是,通过孔子研究院的设计过程,深入发掘孔子文化思想,结合曲阜的传统建筑特色,走一条地方建筑之路。”文教授接着程教授的话说道。

文闻接着问道:“爷爷,吴良镛先生的团队在设计中汲取了孔子美学思想中的哪些元素?”

文教授说:“其设计受到孔子美学思想的启发很多,在这里只列举几个。孔子研究院的设计过程其实也是设计团队中每个人从不同角度对孔子文化进行理解的过程。吴先生的设计团队抽取了孔子美学中的几个要点作为设计的参考原则。一是‘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作为行为和‘礼’相互为用。礼乐文化是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中重点表现的一个主题。礼和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两大柱石,也是孔子美学的基础成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单而明确地概括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包括对个人自由意志的限制和自由情感的约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而这种制约,可以在包括音乐、绘画、诗歌等审美中,即在‘乐’中得到超脱。在建筑上则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规模形制协调社会的秩序。在城市规划中,追求有序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倡礼制和分区规划的营国制度被列入《周礼》,成为礼乐文化的一部分。”

“爷爷,您刚才说的是第一个要点,那第二个要点是什么?”文闻追问道。

“二是‘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区分了美与善的概念。对于能给人以精神和感观愉悦的‘美’,孔子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孔子精通六艺,其中就包括音乐。此外,孔子对于建筑之美、文辞之美、服饰之美也都是肯定的。但在肯定美的价值同时,要求将美、善统一起来,即认为这种美应以‘礼’为本。他的审美理想是善与美、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强调必须将美感的满足纳入社会伦理的轨道中。孔子提出‘里仁为美’。里,就是坊里。‘里仁为美’的意思就是居住在仁爱的邻居乡里才是美,这里非常具体地指出了一个在城市规划领域极有意义的道理,就是要塑造和谐美好的邻里环境。”文教授回答道。

这时,天真活泼的天一看到姐姐文闻不停地请教问题,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姥爷,那第三个要点指的是什么?”

文教授看了看天一,笑着回答道:“三是‘山水比德’。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就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言,孔子主张二者的统一。因此,即使欣赏最侧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孔子也要求超越自然形式本身而达到对道德伦理领悟的高度,用比德说来解释自然之所以美的原因。孔子认为自然对象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和人的精神品质相似的形式结构,从而可以与人互相感应交流。孔子‘山水比德’的观点影响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在园林艺术中,寄情山水、以物移情的象征式手法与西方园林重视形式美的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闻接着问道:“爷爷,您已讲了三条,还有吗?”

“四是中庸的方法论。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的美学批判尺度。孔子把中庸的原则运用到他的美学上,要求在美和艺术中处处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成分和谐地统一起来,不要片面地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美的事物中的各种因素都是有机统一着的,它们相互依存而彼此制约,每一因素的发展在量上是适度的,没有‘过’与‘不及’的毛病。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艺术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这便是中庸原则在美学批判上的应用。儒家思想强调的和谐的中庸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观念。我国古代建筑追求向心内聚的和谐统一,使用轴线和以方格网等有序的体系调和建筑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中国古代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延续也表现出这种中庸的模糊性。”

听了建筑学家文教授的讲解,文闻和天一异口同声地说道:“您讲得太好了!”

程教授笑着说:“有人说,来曲阜,不去三孔,就无法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曲阜,不到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新三孔,就领略不到孔子思想的崇高与神圣。孩子们,就请文教授继续给你们做导游,让我们感受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吧!”

文教授说:“那好。你们看,大门正上方的‘孔子研究院’五个大字,是由江泽民于 2000 年题写的。一般建筑只悬挂一块牌匾,而孔子研究院则不同,里面还有一块牌匾,上面也有‘孔子研究院’五个大字,那是孔子研究院的永久名誉院长、孔子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先生于 1996 年题写的。

文教授边走边介绍,俨然是一位年长的导游,程教授边听边满意地点头。

程教授一行四人来到了孔子研究院的中心位置——辟雍广场。

文闻问道:“爷爷,为什么说辟雍广场是中心位置呢?”

文教授说:“这里是孔子研究院空间的重心所在。在建筑理念上,它是‘九宫格’的中心位置。九宫格的发展与古代传说中的‘洛书’‘河图’相联系,而后者又与孔子及其时代有关联。”

“中心广场之所以取名为‘辟雍’是因为辟雍是先秦时期周天子的学堂。学堂四面有水,故称辟雍。辟雍后来演化为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在此设置辟雍,主要是为了彰显儒学是上达天子之学。《诗经·大雅·灵台》中有诗句:‘于论鼓钟,于论辟雍。’这个辟雍广场的设计,本着在传统中创新的精神,对辟雍的建筑原型‘会其意而象其形’,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和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并没有拘泥于传统形式。”文教授接着说。

程教授听到这里,就对文教授说:“讲到辟雍,一定离不开玉文化,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吴良镛先生的设计意图吧!”

文教授说:“那是自然。受‘辟雍’‘辟者璧也’和‘圆如璧’的启发,玉的主题也被使用到广场的设计中。”

文教授接着说:“《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设计团队据此以五色花岗石做成璧、圭、璋、琥、璜的形状,分别镶嵌在广场的正中心与四方入口。广场中央的高台叫辟雍高台,中间用万年青花岗岩砌成圆形,圆外及台阶均为黄色花岗岩,以黄石为台阶,苍石覆顶,寓意‘天圆地方’‘天苍地黄’以示礼天。如果从天空中向下俯瞰,会发现整个广场的平面图犹如一件玉佩。东段狭长的引导部分如同悬挂用的附件,中心广场则是主要的玉饰。玉佩实际上是一种组合玉佩饰。这个设计参考了‘三礼图’中玉佩的形制,也借鉴了曲阜出土的鲁国玉佩的样式。”

文闻看着辟雍广场上的喷泉问道:“爷爷,辟雍广场上的喷泉有何特色?”

文教授说:“在辟雍广场中间的万年青花岗岩中嵌有七十七个喷头,正中一个喷水最高,象征孔子,中圈四个略高的,分别象征孔子的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外围七十二个略低的,分别象征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再向外四个水池中的三百个喷头,以一当十,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三百七十七个喷头喷玉溅珠,形象地喻示了孔子及其弟子开创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高潮的盛况。四周水池为溏池,象征着孔子思想的教化。”

文闻又问道:“爷爷,孔子研究院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文教授说:“主楼建筑的设计采取‘高台明堂’的布局形式。把建筑放在高台上,是根据战国时代的一件铜器上的房屋纹样设计的,高台还有‘礼贤下士’的意思。在孔子研究院的设计中,方圆结合作为一个具体形象上的主题贯穿始终,使得设计变而有理。”

文闻说:“爷爷,听说孔子研究院在设计上除采用‘九宫格’等传统文化理念外,还有效运用了古代书院的设计风格,采用我国园林设计的传统思路,是这样吗?”

文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即‘天人合一’,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有八大主题——‘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研究院也相当于古代的‘书院’,故取‘近山林,择胜地’之意。”

天一问道:“姥爷,这种设计的寓意是什么?”

文教授说:“以‘春秋’喻天时,以‘山水’喻地利,以‘耕读’喻人和,而且孔子又恰好是春秋时人,因此确定以表达山水时间概念的‘春秋’作为建筑东、西两个内庭的主题立意,这样就既可以与表达山水空间概念的建筑外庭形成宇宙时空的呼应之势,又巧妙地点了题。有山有水,为的是‘山端正而出文才’‘水清纯,涓涓不息则百川归海,无不可至’,也暗含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

程教授一行四人边看边观览其他景点。他们还参观了二楼的“大哉孔子展”和三楼的儒学发展史及其在海外的传播展览。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12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